张家楼镇 - 经济发展
2005年,全镇辖63个行政村,总人口44388人。总面积1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5公顷。完成生产总值8.4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76%、3%。财政收入14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1元,比上年增加771元。
农业
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6亿元。其中,农业3.2亿元,林业1.1亿元,牧业1.3亿元,渔业0.4亿元。粮食总产2.77万吨,增长3.1%;花生总产1.1万吨,增长2.7%;蔬菜、瓜类总产2.53万吨,水果总产37000吨。淡水产品产量520吨。拥有农业机械5252台,农业机械总动力37.8839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920公顷。完成造林775公顷,林地面积5779公顷,林木蓄积量达到72855.3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8%。
工业
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7.75亿元。工业企业92个,其中限额以上企业13个。工业总产值5.45亿元,销售收入5.3亿元,上缴税金1045万元,利润总额710万元。
个体私营经济
个体私营企业累计达到195家,个体工商户956户。个体私营税收644万元。
招商引资
年内入驻内外资项目36个,到位资金31700万元。
社会各项事业
年内全镇有初中2所,小学5所,在校学生3802名;幼儿园12所,入园幼儿902名,卫生院1所,医疗室27个。人口自然增长率0.90%,计划生育率100%。百户拥有电话83部,有线电视入户率70%。
张家楼镇 - 园区建设
立足变资源为资本、让资本出效益的原则,加快驻地规划建设进度,拓展园区规模,明确“一带两翼”发展战略和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定位了驻地经济发展主框架,提高了工业园区的发展水平和对项目的承载能力。“一带”经济区域内致力发展商贸、三产服务及“短、平、快”中小项目,实现了驻地框架的横向拉伸,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搭建了有效载体。“两翼”经济区域内重点面向车辆配件、橡胶轮胎、五金制造及食品加工等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实现了驻地工业园区向南北双向的纵深延展。2005年新开辟700亩工业小区1处,使镇驻地工业园区面积达2平方公里,新入驻企业23家,新开工建设13家,已投产5家,计划总投资额2.5亿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截至目前,镇工业园区共入驻企业72家,总投资达10亿元,总建筑面积近32.5万平方米。
张家楼镇 - 新农村建设
二、搭建新农村建设服务平台。建立新农村服务中心,把涉农镇直单位实行集中办公和统一管理,满足全镇农民在政策咨询、便民服务、农技培训等方面需求。截至目前,举办蓝莓、茶叶等培训班和镇域企业招工洽谈会22期,培训各类专业人员134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52人。
三、抓好产业示范带头村。培植上疃茶叶、大崮樱桃等养殖业、种植业为主的28个专业村、特色村,加大“增祥绿”牌茶叶、“大崮”牌樱桃等一系列农字号品牌的培育和宣传,提升壮大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四、建立现代农业发展组织机制。通过专业人员指导、政府扶持等方式,壮大大泮苹果、东潘家庄蓝莓等7家发展潜力大、示范带动作用强、运转规范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动集体和农民增收。
张家楼镇 - 城镇建设
张家楼镇 - 回访工作
张家楼镇为进一步摸清村庄换届后的村情民意,了解农业、农村、农民的基本情况及村“两委”班子现状,及时帮助解决群众的所急、所需、所盼,由全体党政班子成员、管区主任和村支部书记集中开展了“四民”回访观摩活动,把此次活动重点确定为新任村“两委”班子、村情不稳定和问题矛盾突出的重点村庄。回访观摩的内容为各村政务、财务公开情况和民主议事情况;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情况;集体和农民增收情况;2007年村庄为群众办理的实事工程四大方面。
一是建立信访稳定领导机制。建立健全挂管区(单位)党政成员、管区主任、包村干部三位一体的稳定工作领导运行机制,实行党政成员包案,管区主任包村,包村干部包重点户,严格工作责任,层层分解任务,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重点突出矛盾问题列单子,定领导、定方案、定期限。
二是建立信访矛盾纠纷调处长效机制。各村和相关单位每周填报《不稳定问题排查表》,由挂管区(单位)党政成员、管区主任、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分别认真分析,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确保稳定的具体办法,实行一周一排查、一周一调度、一周一汇报通报的工作机制,力争从源头上发现和治理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三是建立信访激励约束工作制度。各村、各单位与镇党委政府签订年度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加大农村“三个文明”信访稳定工作考核分值,其考核结果与单位、个人评先树优挂钩。
在回访观摩活动中,参加回访人员深入村庄农户,两人一组,按照《张家楼镇走访观摩活动调查表》作详细记录,回访结束后收集汇总。此次活动的开展,使镇、村干部深入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张家楼镇 - 发展措施
劳动力转移
一是建立劳动力信息资源库。由镇劳动力转移办公室负责牵头,对各村有外出务工需求的劳动力资源情况,建立农民教育对象资料库和培训需求信息库,实行微机动态管理。二是开展订单培训。镇经贸服务中心与镇内企业建立空岗登记制度和招用工申报制度,依托镇新农村服务中心和青岛海洋职校劳动培训基地,按照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对应专业培训。三是拓宽用工渠道。通过上网发布信息、组织参加劳动力市场招聘会、积极协调镇内企业和由镇引进的项目单位,优先招用经过培训的农村劳动力等方式,扩大农民工就业渠道。四是加强保障体系建设。把务工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作为各类培训班的必修课程,提高务工农民的就业素质和维权意识。通过镇新农村服务中心“务工信息专栏”、村务公开栏等途径发布各类招工信息,使务工农民及时了解企业招工情况。
农业技术推广
一是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中心。整合人员、设备、场所等各类资源优势,把涉农单位实行集中办公,统一管理,组建3000平方米的新农村服务中心,设立农技推广展览室、便民服务大厅、新农村培训教室等服务场所,满足农民在政策咨询、致富信息、便民服务、农技培训等方面需求。二是加强机关干部农业技术培训。结合全镇重点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机关干部每周学习和每月考讲制度,通过聘请专家授课、实地观摩学习等方式着力提升机关干部自身科技水平,增强指导所包村庄产业发展的能力。截至目前,已举办蓝莓、苹果等产业技术培训班5期,为培养技能型机关干部,有针对性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科技推广服务奠定基础。三是建立村级技术服务联络员队伍。根据各村主导产业,每村推选一名致富带头能力强的“两委”干部具体负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并确定1—2名村级技术服务联络员。由镇农业服务中心牵头,通过优先指导良种试验、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应用等方式扶持农技服务联络员将产业做大做强,健全完善农技服务联络员联系科技示范户、种养殖户制度,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为农民增收
为破解农民增收难问题,该镇积极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建立起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如丁家寨绿色农产品、东潘家庄蓝莓、大崮樱桃、上疃茶叶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共拥有会员1800余名,带动农户5000多户。通过这些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销售等一系列服务,一方面把千千万万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纳入整个市场体系,使之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另一方面把农民自产自销的单个产品纳入整个产品链条,从而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格局,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不仅为张家楼镇广大农民的增收提供了实力强大的“靠山”,而且有效地提升了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在张家楼镇已建立各类协会或专业合作社22个,全镇有大半农副产品通过这些经济组织统一进入了市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迅速递增。[1]
张家楼镇 - 辖行政村
张家楼村 | 秋七元村 | 成家庄村 | 良家庄村 | 吕家屯村 | 朱家屯村 | 大崔家庄村 | 小崔家庄村 | 海龙村 |
丁戈庄村 | 苑庄村 | 张家屯村 | 王家洼子村 | 大泥沟头村 | 小泥沟头村 | 西石岭村 | 东石岭村 | 东马家庄村 |
东李村 | 土山屯村 | 河头村 | 西草泊村 | 东草泊村 | 中草泊村 | 范家草泊村 | 刘家草泊村 | 闫家官庄村 |
黄崖前村 | 大山张村 | 上疃村 | 东碾头村 | 西碾头村 | 松山子村 | 石河头村 | 纪家沟村 | 纪家店子村 |
北马家庄村 | 大崮村 | 小崮村 | 北安子村 | 马家屋子村 | 东寨村 | 西寨村 | 北寨村 | 丁家寨村 |
李家村 | 小北沟村 | 大潘村 | 庄家疃村 | 逄家台后村 | 东崔家滩村 | 西崔家滩村 | 中崔家滩村 | 东潘村 |
东潘家庄村 | 下村村 | 东安子村 | 西安子村 | 山家前村 | 山家北村 | 毕家沟村 | 逄家桃园村 |